深蹲(Squat)是一個耳熟能響的下肢訓練動作,若是強度安排足夠,不只能同時鍛鍊到眾多下肢肌群,還包括了核心肌群。無論是銀髮族、健身新手還是各項競技運動員,深蹲都能為我們帶來許多身體上的益處。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從深蹲的好處、訓練肌群、正確的深蹲姿勢與技巧,以及避免常見的膝蓋痛問題,希望能幫助你全面掌握深蹲這個令大眾推崇的動作。這篇文章會從最基礎的徒手深蹲開始講解,並會說明如何使用啞鈴增加負重,光是這樣的基礎動作,細節內容就佔了許多篇幅,因此使用槓鈴的深蹲則另外撰寫在此篇文章:《槓鈴高位背槓深蹲教學:超詳細動作解析與常見錯誤修正》。若想多瞭解其他種類的槓鈴深蹲,也可以閱讀此篇文章《槓鈴深蹲完整解析:高位背槓、低位背槓、頸前深蹲、前抱式深蹲差異與技巧》。
內容目錄
快速問答總覽(FAQ):先掌握重點,再進一步深入學習!
如果你還沒準備好細讀整篇教學內容,可以先從下列這些常見問題與解答入門,快速理解深蹲的關鍵觀念與容易出錯的地方。之後想進一步了解姿勢細節與矯正方法,只要往下閱讀就能找到完整說明。
Q:深蹲主要訓練哪些肌肉?
A:深蹲主要訓練腿部和臀部肌群。最主要發力的是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與臀大肌,下蹲站起時膝蓋伸直由股四頭肌出力,髖關節伸展則靠臀大肌參與。此外,深蹲也會動員大腿後側肌群(膕旁肌群)來協助穩定膝關節,小腿肌群在下蹲過程中亦有輔助作用。上半身則需要核心肌群與豎脊肌來保持軀幹穩定,因此深蹲屬於能同時鍛鍊多組肌肉的全身性動作。
Q:正確的深蹲姿勢要點有哪些?
A:標準深蹲姿勢:雙腳與肩同寬站立,腳尖微微朝外。全程保持核心張力,脊椎維持自然弧度。下蹲時同步彎曲踝關節、膝關節及髖關節,膝蓋朝腳尖方向移動且不內扣。重心需均勻分配在整個腳掌上。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或略低(依個人活動度而定)後,以足部發力站起。動作過程中避免圓背或膝蓋方向過度移動,確保姿勢正確、安全。
Q:深蹲有哪些好處?
A:深蹲有許多好處。它能有效增強腿部和臀部力量,使下肢更為強壯。由於深蹲是複合動作,可同時刺激多組肌群,還能提升核心穩定能力。規律採用深蹲進行訓練可增進下半身的肌力。除此之外,大肌群參與的深蹲動作能加速熱量消耗,對增肌減脂和運動表現都有正面影響。
Q:深蹲時為什麼會膝蓋痛?
A:深蹲時出現膝蓋疼痛,對於新手來說多半源自姿勢不當。常見原因包括:下蹲時重心過度前移(重量壓在前腳掌),使膝關節承受過大壓力;蹲下時雙膝內夾,導致關節受力不均。此外,踝、髖關節活動度不足夠,也可能造成深蹲時的代償動作過度出現導致膝蓋不適。
Q:如何避免深蹲時的膝蓋疼痛?
A:避免深蹲時膝蓋疼痛的關鍵在於姿勢與訓練安排。保持正確姿勢,重心均衡放在足底三點,膝蓋與腳尖對齊且不內扣。訓練前充分熱身並增進踝、髖關節的活動度,也有助預防不適。最後,訓練強度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從徒手或輕重量深蹲開始,動作熟練後再逐漸增加負重,讓膝蓋逐步適應,降低受傷風險。
Q:深蹲有哪些常見錯誤動作?
A:深蹲常見錯誤包括:膝蓋內夾、下蹲時腳跟離地(重心前移)、背部弓起或上身前傾過度、起身時臀部過快上抬(俗稱「早安蹲」)。這些方式會增加膝蓋或腰部受傷的風險。
Q:深蹲時膝蓋可以超過腳尖嗎?
A:「深蹲時膝蓋不能超過腳尖」是過去時常聽到的說法,但實際上,深蹲時膝蓋超過腳尖是常見且安全的。只要動作正確且重心穩定,膝蓋過腳尖並不會對膝關節造成傷害。相反,過度限制膝蓋前移可能讓姿勢不自然,增加其他關節的負擔,例如腰椎或薦髂關節。深蹲的重點是整體姿勢的協調與各關節間相互配合,而非執著於膝蓋是否過腳尖。
Q:深蹲需要蹲多深才有效?
A:深蹲的適當深度因人而異,但一般建議至少蹲到大腿與地面平行或再低一些,才能充分刺激腿部和臀部肌群。通常蹲得越深,臀大肌參與越多,訓練效果也越全面。不過,不必勉強追求「全蹲到底」,重點是維持良好姿勢並避免下背部拱起。如果活動度不足,可以先練習蹲到大腿平行或再高一些,再隨著活動度和控制力提升逐漸嘗試更深的深蹲深度。
理解了上述基本觀念後,接下來就帶你一步步深入學習完整內容。
深蹲的好處:為什麼要練深蹲?
▍增強下肢肌肉力量及肌肉量
深蹲是一個以腿部為主的多關節動作,同時活動了髖關節、膝關節及踝關節,能夠有效鍛煉臀部及腿部肌肉(後續會詳細介紹主要訓練肌群)。透過合適的課表編排,下肢的肌力、肌耐力及肌肉量都會顯著提升,這對於上下樓梯、跑步、跳躍等日常活動或運動表現都能有幫助。
▍提高核心穩定能力
在深蹲過程中,核心肌群會被啟動來穩定軀幹。核心穩定的能力越好,越能減少下背痛的風險。
▍預防骨質流失
當給予骨骼最低關鍵壓力的刺激,會刺激成骨細胞生成,預防骨質流失或者改善骨質流失的狀況,這是阻力訓練帶給骨骼健康的好處,當然重量刺激需要達到骨骼形成的臨界值才會有此效益,足夠強度的深蹲,當然也具有此效果。更好的是,像是背槓深蹲這一類把重量架在軀幹上方的訓練動作,因為會給予脊椎及骨盆最低關鍵壓力的刺激,所以能增進這兩區域的骨質密度。這兩區域的骨骼強健程度對於中老年人群體尤其重要,因為當某一手某一腳骨折時,仍就能進行一定程度日常活動,但當脊椎及骨盆骨折時,就會需要臥床一陣子,這狀況會讓病患大幅流失肌肉,也會延伸後續其他身體問題。
深蹲練哪裡?目標訓練肌群解析
深蹲是一個髖、膝及踝三個關節同時運動的動作,相應訓練到的是能讓這三個關節運動的肌群,以及保持軀幹穩定的肌群,以下詳細說明:
▍大腿前側肌群
股四頭肌負責了膝蓋的伸直(伸展)動作,是深蹲的主要發力肌群之一。
▍臀部肌群
臀大肌則是負責了髖關節的伸直動作,只要在進行深蹲時髖關節屈曲角度夠多,相應也能訓練到許多臀大肌。此外,深蹲時髖關節也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外展及外轉動作,臀中肌及臀小肌也會使用到,並且貢獻了保持髖關節穩定的功能。不過,深蹲這個動作模式還是較偏向矢狀面的動作,臀部肌群中還是以臀大肌使用比例為多。若目標是想針對臀中、臀小肌進行訓練,建議採取其他動作。
▍內收肌群
內收肌群包括了恥骨肌、內收短肌、內收長肌、內收大肌及股薄肌。這些內收肌群們不只是執行了髖關節的內收動作,也貢獻了髖關節屈曲角度較大位置時的伸展動作(或是伸展角度較大位置時的屈曲動作),尤其內收大肌因為力臂較長及附著位置的關係,更能發揮力量。實務上,有時我們在深蹲時對於內收肌的出力感受不多,不過他們確實在深蹲時貢獻了許多力量。
▍膕旁肌群
膕旁肌群,包括了股二頭肌、半膜肌及半腱肌。它們在深蹲中扮演的是穩定動作的角色,因為它們是橫跨了髖關節及膝關節兩個關節的肌肉(除了股二頭肌的短頭),近端附著在坐骨,遠端則是附著在脛骨與腓骨。當深蹲站起時,近端處的肌肉長度雖然縮短,但是相對的遠端肌肉則是延長,所以膕旁肌整體長度沒有大幅改變,不像股四頭肌或臀大肌有著大幅度的延長與縮短,因此膕旁肌(除了股二頭肌的短頭)在深蹲動作的貢獻上與其他肌肉有著顯著的不同。
▍核心肌群
核心肌群廣義來說包含了與中軸骨骼相連的肌肉,像是闊背肌、胸大肌都包含在其中。也有書籍將核心肌群更區分出「內核心肌群」,功能性更聚焦在維持腹腔內壓力,包括了多裂肌、腹橫肌、骨盆底肌及橫膈肌。無論怎麼定義或區分,深蹲時的確會有需要保持軀幹穩地的需求,也因此上述核心肌群們也就在保持穩地的過程中被訓練了保持穩定的能力,尤其負重越高時,穩定核心的需求越高。
▍小腿肌群
深蹲站起時踝關節從背屈位置進行了蹠屈動作,比目魚肌主要負責了此動作。因為膝關節是屈曲的位置,所以腓腸肌對力量的貢獻不多。還有其他肌肉在此動作中也會有些貢獻,像是脛後肌。
理想的深蹲姿勢:避免膝蓋痛的關鍵
深蹲時如果姿勢不正確,很可能產生膝蓋或下背部過度的壓力。不過,只要掌握正確的操作細節就能大幅降低受傷的風險。
▍深蹲步驟拆解
【預備姿勢】
- 雙腳的站距:可寬可窄,這裡會建議先採取多數人都能夠操作的中等站距,讓腳跟大約與肩峰同寬(肩峰位置可大約抓在腋下的位置)。
- 腳尖外展角度:大約外展30度,大部分的人採用向這樣稍微外展的角度能夠蹲的較低。不過,如果想讓站距更寬的話,腳尖外展角度也建議外展更多一些,這樣對於多數人的髖關節來說,會是相對關節活動空間較大的站姿,當站距越寬但仍將腳尖維持較朝向前方的話,股骨相對骨盆是相對內旋的動作,對於多數人來說會蹲不太下去。
- 足底三點支撐:當在進行下肢訓練動作時,足底三點會是支撐體重與額外重量的重要支撐點,這三點分別是大拇指球(第一蹠骨)、小拇指球(第五蹠骨)及腳跟(跟骨)。我們需要讓這三點均衡的支撐重量,內外側要均衡,前與後的重心也要落在大小拇指球與腳跟的中間(腳掌中心的位置)。腳趾不會是支撐點,只需要自然放著即可。
- 脊椎弧度:需要維持中立,中立的角度代表的是頸椎、胸椎及尾椎都大約是30~45度前後凸,不過我們自己其實不容易判斷。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透過一些小技巧判斷,大多時候我們會將前側肋骨太向前凸出,所以留意將前側肋骨凸出處稍微放平(也不要過度放平結果導致胸椎後凸過多)。
- 骨盆位置:即使脊椎擺位良好,骨盆也有可能過度的前傾或後傾。理想的骨盆位置大約是後上髂脊比前上髂脊多15度,不過這又是一個難以判斷的方式。所以,以自學來說,肉眼觀察不要有過多前傾或後傾,大致上就不會差太多了。
- 雙手位置:放在胸前保持平衡即可。
【下蹲階段】
- 足底三點踩地:前面也提到足底三點的重要性,在下蹲階段也需要維持相同的重心,也就是都保持腳掌心上,且內外側均衡。若有感到重心偏移了,只要再適時調整回來即可。
- 脊椎弧度及骨盆位置:頸椎、胸椎、腰椎及骨盆全程維持中立,就跟預備動作時相同。
- 軀幹與地面夾角:當往下蹲時,髖關節、膝關節及踝關節三個關節要同時動作,有的朋友會想著髖關節先啟動,但事實上是三個關節同時動作了,只是誰動得多或誰動得少而已。接著,讓軀幹在往下蹲的一開始立即稍微向前傾斜一些,這樣做就是讓髖關節動得多一點,需要傾斜多少呢?較多的傾斜會使用較多的下背、臀部與膕旁肌群,過少的傾斜會使用較多股四頭肌,這裡我選擇適中的傾斜程度,大約30度左右(最終還是會取決於個人肢體結構比例及活動度,皆會影響傾斜角度)。
- 膝蓋(髕骨)方向:當往下蹲時,需要將大腿打開,並讓髕骨朝向第二或第三根腳趾的方向,朝這個方向蹲到底部。這邊要留意膝蓋的方向指的是髕骨與脛骨粗隆的連線需指向第二或第三腳趾的方向,自學的人可以用簡易一點的想像學習,想著膝蓋的方向即可。
- 下蹲的終點:理想上,希望能下蹲到髖關節略低於膝關節,或至少是等高(約略大腿與地面平行)。不過踝關節背屈活動度較不足的人會無法蹲到那麼低,所以只要做到上述提到的要點,盡自己所能即可。
- 速度:慢速操作,剛學習動作時,須要訓練動作控制的能力,緩慢進行可以有效訓練到此能力。
- 呼吸:往下蹲時吸氣,鼻子或嘴巴皆可。
【站起階段】
大原則是怎麼下蹲就怎麼站起,但是還是有一些值得提醒的地方。
- 雙腳推地板:萬丈高樓平地起,足底三點同樣踩穩,並且想像用腳把地板推遠的發力感,這能讓全身的張力感能夠維持並且下肢更有出力感,即使這樣的想像有些抽象,但在實務上的確是很好的自我提示。
- 膝蓋方向:仍然維持朝向第二或第三根腳趾的方向。有的人在較進階時會採取(或自然發生)站起一小段之後,接著膝蓋向內夾的技巧或情況,但在初學階段不建議這樣做,還是需要努力維持著方向。不過,些微的橫向移動僅是代表身體控制能力尚不足,可以接受。
- 軀幹前傾角度:維持原本的角度。有的人會先讓髖部往上移動後,上背部才跟著往上,這樣股四頭肌的使用比例就太少了,我們要讓上背部跟髖部的位置一起同時往上移動。直到進步到中、後期階段,動作很熟練且逐漸提升強度後,若在底部起始階段出現些微髖部先往上,上背才接續往上移動,這時只要重心皆在腳掌心上且僅些微發生是沒問題的,這是因為站起的初始位置股四頭肌做出膝關節伸直的力量稍比髖關節做出髖伸直的力量更多,身體也僅僅是在尋找最能輸出整體力量的方式完成動作而已。稍微的此情況是可以接受的。
- 呼吸:往上站起時吐氣,鼻子或嘴巴皆可。
這樣就完成一個很理想的深蹲動作了!
啞鈴深蹲-加入額外負重
當徒手深蹲做起來還算熟悉後,可以拿起一些重量來增加訓練強度。動作細節都與前述相同,再這裡的範例會採用啞鈴,雙手捧起來擺放在胸前的位置,靠近身體即可,並且手肘適當靠近身體,這樣啞鈴會比較好被支撐。此外,有的人徒手深蹲總是做不穩定、做不好時,加上一些適當重量,身體會自然為了對抗阻力而變得較穩定,所以徒手深蹲做不好的人也別放棄,拿一些重量試蹲看看。
訓練課表
訓練課表的編排邏輯需要較多篇幅介紹,這裡不贅述。如果想瞭解完整課表編排的邏輯,可以參考新手健身課表要怎麼排?掌握訓練架構讓上健身房不再是難事!這篇文章。
若是也想學習其他訓練動作,則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膝蓋痛怎麼辦?
按照上述的做法,只要有充分熱身,強度合適,並且髖關節、膝關節及踝關節的既有張力都平衡且活動度足夠的情況下,通常不會造成膝蓋痛。不過,仍有許多人因為長期沒有運動,導致這些部位出現以上問題,也或者是重度運動的人有些舊傷,也會產生上述問題。無論起因為何,膝蓋痛或是些微酸、緊、卡都是常見情況,如果是後者,有可能是某個關節跟方向的活動度不足,也有可能是動作控制能力不好,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會需要有個人化的評估,最好的解決方式是尋找專精矯正運動的訓練專家解決。如果是疼痛,則需要尋求醫療人員的治療。
膝蓋有狀況時除了上述方式解決以外,可以自行嘗試一些膝蓋彎曲幅度較少的動作來訓練下肢,像是半程的深蹲、臀推、登階、硬舉等動作。當我們的膝蓋彎曲幅度越大時,壓力會越大,壓力沒有好與壞,但不健康的膝蓋能承受的壓力程度較低,要以「無痛訓練」為原則,只要前述訓練動作不會痛,且訓練後不會誘發更多疼痛,下肢同樣能進行適當訓練。
常見問題:足部活動度不足
實務上,有兩個常見活動度角度不足時,會容易讓膝關節、骶髂關節或腰椎代償,較高的可能性產生膝蓋痛或其他部位不適的問題。
1. 當足底踩穩後,小腿往前倒(足背屈)的角度不足45~50度。測試過程膝蓋要朝向第二或第三根腳趾的方向。
2. 當足底踩穩後,小腿往外移的角度不足30度。這個脛骨向外移動的動作是由多個關節的協同活動共同完成,包括中前足的旋前、踝關節的外翻,以及膝關節的內翻。
如果自行檢測有上述兩個情況之一時,可以嘗試把腳跟墊高再蹲蹲看(除了圖片中的墊子外,也可使用小槓片),這能稍微讓出一些關節活動空間,改善動作品質。當然最理想的還是尋找矯正運動專家來評估、解決!
這篇文章閱讀完後,可接續閱讀更進階的深蹲教學文章《槓鈴高位背槓深蹲教學:超詳細動作解析與常見錯誤修正》
我們除了一般性健身課程以外,也提供單堂矯正運動課程,如有需求歡迎點擊以下按鈕報名。
結語
深蹲是無可取代的全身訓練動作,無論是提升力量、改善體態,還是增強運動表現,深蹲都能為你帶來多方面的好處。透過本文章的教學,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深蹲的好處、正確姿勢,以及如何避免膝蓋痛等常見問題。現在就開始練習吧!
如果你正在尋找健身教練課程,並且臨近新北市新店區,歡迎報名肌製所健身工作室的1對1健身課程,點擊下列按鈕就能看到詳細的課程介紹及報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