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身風氣越來越興盛,曾經看到自己長肌肉就望之卻步的女生們,也開始愛上健身這項運動,漸漸愛上自己力量越來越大,開始喜歡長出肌肉的自己。
但畢竟兩性在體型與肌力上的明顯差異,會有許多女性好奇訓練方式是否該與男性不同?
需要不同嗎?我們一起來看看答案是什麼。
內容目錄
兩性生理的差異
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男女生身材與身體組成的差異來自於賀爾蒙的不同,在青春期之前,小男生與小女生的身材基本上身材都不會有差異。
直到青春期開始,女生開始產生了動情激素,讓身體脂肪堆積及乳房開始發育,男生則是產生了睪固酮,加速促進了骨骼跟肌肉的合成反應。
男生的發育期又比女生長,因此成年男性就比女性要高壯了,而女性的體脂肪率則是相對比男性要高。
另外在骨骼體型比例上,男性肩膀會有較髖部較寬的傾向,女性則是相反。
男女絕對肌力的差異
我們也很清楚女性力氣普遍比男性要小,很顯而易見的原因是肌肉量較少,力量自然較小,有研究提到,女性下肢的絕對肌力差不多接近男性的上肢肌力。
男女相對肌力的差異
剛剛所提到的是絕對肌力,那麼用相對肌力來看看差異,研究用肌力除以體重來計算比較,下肢的肌力男女相似,上肢肌力女性仍略低於男性。
我們再更精準的方式來計算相對肌力,用肌力除以去脂體重,所謂去脂體重就是減去脂肪後剩下的體重,得到的結果則是男女沒有明顯的差異。最後,再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就是肌肉的橫截斷面,橫截斷面積越大肌力也會越大,而用肌力除以肌肉橫截斷面積時,男女並沒有顯著差異。
剛剛講的這些結果十分有趣,
顯示了兩性之間的肌肉品質與肌纖維都是相似的。
甚至女性在睪固酮較男性少的內分泌差異下,導致長期肌肉增長量有所不同,但短期(約16週)對於「肌肥大」的反應,男女之間沒有存在差異。
女性訓練處方
答案似乎出爐了,女性的訓練處方是不是該與男性不同呢?綜合上述,我們可以發現女性肌肉其實與男性沒有明顯差異,因此在訓練處方上不需要考慮性別,一律適用。
▶ 不知該如何安排課表,可參考:新手健身課表要怎麼排?掌握訓練架構讓上健身房不再是難事!
唯一需要留意的是,剛剛提到的女性絕對肌力較低,因此負荷量稍加減輕即可。另外因為女性上肢肌力較低,也可以在訓練時針對上肢多安排1-2組動作,讓全身的肌力更均衡發展。
▶ 如果想更瞭解訓練模式與內分泌系統的關係,請參考:其實透過訓練模式,也能操弄內分泌系統來讓肌肉長得更有效率
女性體態的審美,對應訓練動作選擇
大方向性的訓練架構跟男生一樣即可,但是從體態雕塑的角度,女性會更希望可以針對下肢練出更翹且圓的臀部,以及大腿後側(股二頭肌)的線條感,但盡量不要把大腿前側(股四頭肌)練的過於壯碩。
雖然這不代表所有人的審美觀,但假如有這樣的需求時,那就只要在訓練中的輔助項目裡加上髖關節的「外展」及「水平外展」動作,就能再加強臀中肌的刺激,而臀中肌的位置正是最能打造外觀翹臀的肌肉囉!(深蹲、硬舉、分腿蹲、腿伸展、腿屈曲等都還是要交錯練)
▶ 訓練前都要好好熱身,可參考:熱身也是一門大學問,尤其是重量訓練前適合做靜態伸展嗎?
即使男女肌肉結構相同,但仍有幾件事值得留意
女性運動員三合症。
這是指能量攝取、月經功能及骨質密度三者的相互關係。舉例來說,女性選手因為長期攝取較低的熱量,且同時執行高訓練量的訓練,可能因為腦下垂體分泌黃體賀爾蒙的量減少,而導致月經失調,此外也容易造成骨質流失,提升骨折風險。
此外,也有統計顯示女性選手的前十字韌帶受傷機率是男性選手的6倍,這也是女性朋友們值得留意的議題。
雖然此類女性常見傷病目前皆好發於運動員,不過若一般女性民眾開始積極鍛鍊時也可以此借鏡,避免攝取過低的熱量,即使在減脂階段,也盡可能把期間拉長。
▶ 想減肥的女生可參考1:還在吃減肥藥?用「重訓加有氧加飲食控制」減肥其實超簡單!
▶ 想減肥的女生可參考2:TDEE、BMR精準版計算機,減肥前算一下才能制定有效手段
▶ 想減肥的女生可參考3:超有效的減肥飲食解析,蛋白質優先足量,其餘營養均衡即可
前十字韌帶的問題則是掌握好當下的動作控制、強度拿捏以及適度休息。
只要做好這些事,女性特有的傷病風險就能降到非常低,並且享受健身長期為生理及心理帶來的正面效益。